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B. 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
C. 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 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
东晋人葛洪评论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东汉末年的察举制
A. 是世官制的延续
B. 为科举制所取代
C. 其弊端日益突出
D. 具有历史进步性
淳于越曾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据此判断,淳于越主张实行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县并行制
D. 行省制
下图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的是
A. 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 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 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包含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信息。如图为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
从图片中任意提取两项信息进行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