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 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 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实行的制度是
①分封制
②三省制
③内阁制
④三公制
A. ①④③
B. ①②③
C. ④②③
D. ④③②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取士,经过吏部考试任官,再历经在州、县任职的锻炼考验,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为相。这表明唐朝丞相选拔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才学与实践经验并重
B. 通过科考是必经途径
C. 重用文官而忽视武举
D. 把实际政绩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