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 《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 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 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 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上林赋》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A. 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 重章叠句、四言为主
C. 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
A.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B.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C.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D.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制度
B. 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 主张削弱君权
D. 具有近代“民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