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浙东沿海乡村发现一份记录当地宗教仪式的原始文书。在其时间落款上,先后写着“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天运三十八年”、“公元一九五零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纪年缺乏规范
B. 时局剧烈变动
C. 宗教势力消长
D. 新旧观念更替
《—九四二年度(陕甘宁)边区财政实行统筹统支办法》规定:对各机关、部队、学校人员衣食所需以及办公用品,一部分发给经费,一部分改以实物供给,其中不足的部分由各机关部队学校生产自给。这一规定旨在
A. 应对财政困难局面
B. 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C. 建立多元分配制度
D. 贯彻官兵平等原则
1934年,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向闽、浙、赣、皖诸省挺进,后与新红十军会师,开辟了浙闽边根据地。其意图是
A. 配合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B. 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
C. 威胁苏杭等日伪中心城市
D. 保护淞沪战场的战略侧翼
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A. 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 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 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 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A.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C. 轻工业相对发达
D. 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
省别 | 参与公推的群体 | 省别 | 参与公推的群体 |
湖北 | 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珅商代表 | 浙江 | 各界代表 |
湖南 | 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 | 江苏 | 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
陕西 | 革命党人、新军 | 广西 | 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
贵州 | 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 | 安徽 | 咨议员 |
山西 | 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 | 广东 | 各界代表 |
云南 | 军、政、学、商各界代表 | 福建 | 福建同盟会分会 |
江西 | 新军、绅学各界 | 四川 | 士绅和军官 |
A. 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 地方势力割据自立
C. 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 民主政治渐成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