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建国后多次出台保护“幼雅产业”关税法,关税居高不下,1866年其平均关税率达40.3%,这一情形直到罗斯福新政时才有较大突破。期间,代表工业垄断资本的共和党人长期居政治优势地位,并不断鼓吹高关税政策。1934年,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第一次把关税制订权授予白宫,规定总统有权修改现行关税率,并且倡导自由多边贸易政策。1934到1939年间,美国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2/3。1962年,关税水平已降至12%。
——据邓峰《论美国关税法的演变》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议会取代国王牢牢控制着关税课征大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逐渐取消了农业、工业产品的关税限制,自由贸易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信仰。1870年后,英国受到新兴国家的严峻挑战,部分保守党精英在20世纪初发起的关税改革运动以失败告终。1906年自由党执政后,英国在关税上继续奉行过往政策。
——据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关税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贸易在英国“被视为一种信仰”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美英两国关税政策实施的共同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
材料二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城。北美殖民地居民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是为了逃避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或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他们驱逐或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闽南及粤东地区人多地狭,田少山多,所以尽管禁令森严,福建沿海的闽南人还是向台湾偷渡不绝,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被承认完全合法。移民开禁以后,大批闽粤移民纷纷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明末以来,台湾西部、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先后得到开发。台湾向大陆输出米、糖、硤黄、藤条等,由大陆输入日用百货,大洋贸易的转运经济转变为两岸贸易。
——据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成为17世纪西欧殖民对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闽粤移民与西欧移民迁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欧移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