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 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