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A 【解析】 根据“中国的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国的“它”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在鸦片战争以后,推动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C项;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至1945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 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

B.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

C. 五口通商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

D. 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

 

查看答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1831至1833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 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

C. 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

D. 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

 

查看答案

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 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 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 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 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查看答案

“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

A. 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B. 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查看答案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

A.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被全面系统揭露出来

B. 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夺权的必由之路

C. 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

D. 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