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
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C.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 注重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
B. 主要是捍卫公民思想自由
C. 不满雅典民主政治的现状
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