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这反映出孙中山主张
A. 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国家富强
B. 效仿资本主义制度以富国自强
C. 推行政治改良维护专制统治
D.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挽救民族危机
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C.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
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