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记载,唐开元年间,当时“天下无贵物,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斗不过二十文,面粉每斗三十文,绢每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可见当时
A. 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B. 经济进步推动商业繁荣
C.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国内长途贸易兴盛
经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而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管辖
B. 商业繁荣与城市相联系
C. 当时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 长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 )
A. 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 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 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尚书·酒诰》记载:“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A. 商业开始出现
B. 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 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