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D.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揉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致力于巩固宗法制度
B. 儒家思想吸纳宗法制观念
C.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儒家用仁政维护封建等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