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材料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材料2: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及及其成就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论题:东西方科学技术存在明显差异或者16-17世纪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发展。 ①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的传统科技是对生产经验的描述、记录、整理,处于感性阶段未上升到理性阶段;西方的科技是把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②传统科技重综合;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但却很少对这些资料深入分析以探求其中的规律;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③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和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而西方近代科技用数学方法对经验材料进行整理,数学科学是近代科学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④中国传统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服务于工业。 (以上信息任答两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同等得分) 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在经济模式,社会坏境,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16-17世纪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趋势,中国科技已从总体上落后于欧洲。 【解析】 仔细观察图表并进行分析,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两条或以上信息”,主要从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涉及的内容、特点、作用(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作答时一定不要少于两个角度的比较。如内容上,中国科技主要是对生产经验的描述、记录、整理,而西方科技研究自然科学较多一些;特点方面,中国科技重经验、轻实验,而西方科技重实验;从作用(影响)角度,中国科技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则为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等等。此题属于开放型问题,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绵延千年,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

 

查看答案

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B. 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 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D. 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查看答案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 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 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 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 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

C. 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 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