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这些机构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 专制皇权的强化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监察权力的扩大
D. 对农民控制的加强
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
B.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A. 阁臣权位渐重
B. 阁臣制约皇权膨胀
C. 外戚权力过大
D.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 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 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