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
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
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A. 鼓励发展私欲
B. 突出个性自由
C. 主张实行分封
D. 反对理学禁欲
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 “心外无理”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工商皆本”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
A.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 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C. 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
D. 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
B.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