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延安电影团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这现象意在
A. 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 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1935年1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B.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 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九一八”事变后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人们在统称中国各民族时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而很少用“中国民族”“国族”或“全民族”等概念。这说明当时
A. 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民族救亡意识空前强烈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 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B. 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C. 国共共同抗日
D.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11月,毛泽东指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明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这说明毛泽东
A. 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
C. 巩固工农联盟推动革命形势高涨
D. 主张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