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
A. 废除丞相 B. 设立殿阁大学士 C. 设立南书房 D. 设立军机处
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司法审判更加公正
B. 法律规定趋向宽松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地方政府职能改变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图一:唐朝中央官制 图二:明朝中央官制
A. 中央集权加强 B. 中央官制简化 C. 君主专制强化 D. 行政效率提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频繁更换丞相 B. 任用亲信和近臣
C. 建立刺史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戊戍变法失败后,粱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遺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