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说某宗教“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穷人和无产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该宗教产生于古代哪一区域
A. A
B. B
C. C
D. D
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 梭伦
B. 汉穆拉比
C. 恺撒
D. 穆罕默德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C.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某网站计划拍卖一批声称是公元3世纪罗马贵族的墓葬中所出土的文物,包括: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写有象形文字的纸草、拉丁文书写的《圣经》、阿拉伯文撰写的《古兰经》。根据历史知识判断其中属于赝品的文物应是
A. 泥版
B. 纸草
C. 《圣经》
D. 《古兰经》
《印度快报》曾报到: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自家的屋顶上。这一事件反映了今天印度人
A. 宗教情结异常浓厚
B. 礼教束缚严重
C. 种姓观念根深蒂固
D. 排外意识强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异同点,并分析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