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局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即“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一分析促使中共
A. 警惕国民政府放弃抗日
B. 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
C. 对日军展开战略性反攻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
A. 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B. 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C. 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
D. 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 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 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 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 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
A.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B.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 都是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B. 都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 都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
D. 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