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密欧: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規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虽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编者注:本文是尤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
——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
“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 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
B. 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C. 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
D. 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C.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D.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说明了
A.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法国启蒙思想
B.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 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构建理性王国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反映
A. 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 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 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 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