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其目的在于
A. 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罪恶
B. 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C. 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D. 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A.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 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 成立国联
D. 参与签订《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指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这说明了
A. 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 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 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 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 英国和美国
B. 英国和法国
C. 法国和德国
D. 英国和德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徵(1571一1644年),字良甫,陕西泾阳县人,明末著名科学家。1616年,王徵入京参加会试,结交了传教士庞迪我等人。1626年,王徵撰写《诸器图说》记述其已造和未造的虹吸、鹤饮、轮激、风磨等八种日用生产机械。次年又与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翻译、编著《奇器图说》,该书是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力学及机械知识的中文著作。王徵认为“学原不问精粗,总期有济于世”。在扬州任职时,他主持改造漕河水闸,以放水救秧;创制打捞机械,以捞取坠入高邮湖底的堤石。1634年,王徵在家乡创立天主教慈善团体“仁会”,意图以善举“补此有憾世界”。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力邀王徵为官,王徵以死相拒,绝食而亡。王徵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摘自田淼、张柏春《王徵——欧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传播者》
(1)根据材料,归纳王徵一生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徵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