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1)特点(或趋势)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 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答“左倾”错误、苏联模式影响亦可给分) 措施: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趋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原因: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问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应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1)特点,据材料一“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角度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调整国民经济的角度回答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趋势,据材料二“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的角度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问题,依据材料二“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即可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比较的角度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应对,结合材料三“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我们该如何应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渡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

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荚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2)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

(4)概括说出以上内容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 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

C. 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

D.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 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查看答案

“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看,认为_______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_______”处应该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