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复梅然大探士》《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
A. 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
B. 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
C. 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
D. 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
吕思勉认为:“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那就无怪其要迭遭外侮了。”作者意在强调
A. 理学本身有内省性和收敛性
B. 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
C. 理学导致了宋代的内外交困
D. 理学造成宋代科技的落后
东汉太学生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少年英锐,敢于进行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这主要是因为
A. 太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议政参政的意识
B. 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宽松
C. 太学生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
D. 东汉时期统治异常腐败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遵守“义”,自律自制
B. 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
C. 阐明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念
D. 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张
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
A. 以天道推及人道,倡导积极有为的主张
B. 谦退无私、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
C. 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D. 天行有常,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是拿这笔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地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