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3)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4)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材料中的“它”
A. 完善了牛顿力学体系
B. 为解释光电效应奠定基础
C. 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
D. 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表示:“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似乎过早,还要实行一段‘新经济政策’,保留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个谈话出现在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人民公社化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