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 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 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C. 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D 【解析】 材料信息是古代种麦、豆等农作物的时节,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说明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区域农业,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两种农作物,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经》中有一类诗歌被人们称为“讽喻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小雅》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表明《诗经》

A. 关注现实

B. 辞藻华丽

C. 客观真实

D. 借古讽今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 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 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 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是汉长城迅速扩展的年代,可以说,汉长城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长城”汉武帝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设置了组织严密的屯戍机构,新开辟了河西四郡,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长城使“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塞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斥其短见,指出放弃西北边疆是自毁长城……1885年,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百姓“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指出:“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

——整理自马建华、张力华《长城》等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长城见证了东亚地区冷战结构的最初松动;②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据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美日关系风云五十年》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修长城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武帝长城”的历史地位。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若侧重分析①根据所学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拆除两国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若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左宗棠所体现的“长城精神”的内涵。

 

查看答案

(加试题)牛顿给他所处的时代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在一定时期内,使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些中心概念和发展方向发生了确实是极富创造性的转变。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因为像他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有可能对感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是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

——摘编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牛顿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72年成立的“皇家非洲公司”的领导人是国王的兄弟约尔茨基公爵,国王授予该公司的特许状,指出在非洲西岸贩奴是该公司“独门的、全部的和唯一的买卖”。“光荣革命”以后,奴隶贸易走私贩要求议会向他们开放这一块巨大的肥肉。1698年,议会通过法令整个非洲贸易对所有英国臣民开放,1721年,英国政府废除了收税金的办法,英国所有臣民均可自由参与贩奴。在三角贸易归程中,英囯商人将西印度和北美的蔗糖、棉花等运回国加工,利物浦的造船业、精制糖厂发展起来,人口也相应扩大,1700年仅有5000人,1773年达到35000人。

——整理自(美)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等

材料二  骡机“将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的罗拉与珍妮纺纱机的移动式滑架相结合”,克服了此前两者的缺点。后来,它又得到明显改进,能够纺出既结实又均匀的棉纱,质量超越了原来从印度进口的白棉布。1782年,英国只有两家装备骡机的工厂;到1800年,已有600家骡机纺纱厂。

——吕宁《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黑奴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黑奴贸易对英国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骡机发明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