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A.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
据此可知
A. 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日本的对外侵略重点从中国逐渐转移到东南亚
D.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胜利
孙中山在1924年后曾系统阐述民生主义的设想,提出“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 平均地权
B. 打破资本制度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D. 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1913年的《时报》曾发文指出:“今之沪上,一般士人无论学界或商界,每有聚数十同志创为俱乐部者……麻雀也、牌九也、鸦片也、酒食也、叫局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少年子弟趋之若鹜,乐而忘返。”材料表明民国时期的上海
A. 传统习俗发生巨大变迁
B. 东西方生活方式有所交融
C. 市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 消费娱乐中奢侈之风大增
1898年5月,康有为曾在《列国政要比较表》中列举各国土地、人口、学校、商务、铁路、电线等十三种数据统计,并将这些外国资料与中国的状况一一比较,指出中国“事事远逊人”。其主要意图是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培养国人国际视野
C. 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 揭示中国落后根源
研读具有时代特征的图像史料,是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们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