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谈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祖国统一是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前提
B. 蕴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C. 淡化了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D. 旨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扫除障碍
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 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
B. 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 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 “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B.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群众基础广泛
D. 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
A. 工商业发展最快
B. 金融业不受重视
C. 交通发展速度较慢
D. 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王朝即寿终正寝。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 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的侵略
B. 仍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
C.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
D. 通过巩固边疆以抵制革命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以及做法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