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秦代的李斯、汉代的晁错、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王夫之、清初的顾炎武等人几乎一致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智慧与力量所致,而是一种社会“时势”使然。这表明郡县制的推行
A. 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
B. 导致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C. 得到了后人一致认同
D.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 维护皇帝的至高权力
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在王位世袭制下,世袭可以有兄终弟及、长子继承、幼子继承、壮子继承、择子继承、双系继承、女儿继承等多种方式。这表明王位世袭制
A. 在血缘集团内部传承权力
B. 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
C. 王子依据其实力继承王位
D. 王子在王族内部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