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A. 利用市场机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生产资料公有
D. 按劳分配产品
19世纪末,桓台县的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挤压
B. 美国经济大力渗透
C. 封建官府的排挤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 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
C.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
A. 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 B. 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
C.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D. 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