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形成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三大改造完成
B. 重点发展重工业
C. 国民经济恢复
D. 工农业均衡发展
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A. “经营者革命”
B. 全球化进程加快
C. 区域集团化合作
D. 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1960年前后,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情况下,其他国家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来获得足够的美元;而美元的持续性流出,又势必削弱并危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特里芬两难”实际上说明
A. 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不能动摇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美国长期外贸逆差
C. 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实际
D.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货币体系稳定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漫画《胡佛总统救济农民》,大危机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稻草人吓跑它们,漫画表明
A. 民众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B. 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有效性
C. 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
D. 胡佛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A. 利用市场机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生产资料公有
D. 按劳分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