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0前结束的“一战”,使亚洲一些国家也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前结束的“一战”,使亚洲一些国家也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印度反英运动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运动,1918年的季风不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促成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后英国奉行的压制政策,1919年3月《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惨案”,近400人被打死,1000人受伤。不久,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涉及中国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九国公约》,二是关于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和条约。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学术界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①有的学者坚持传统的看法,依然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持基本否定的态度。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也有其成功的一面,认为是一次“难得的成功”。

——摘自“清史所”李育民的《废约史研究30年》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印度“强烈的抗议浪潮立即席卷全国”的原因,并列举一战后的10多年中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若干史实。

(2)学术界不少学者把“华盛顿会议”作为中共二大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用一句话指出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地位。结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的会议内容,简述这次会议是如何体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的?

(3)对于材料二中提到的学术界关于“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的两种意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意见?请你围绕材料二中提到“涉及中国的两个问题”并结合所学加以扼要说明。(只作选择不作说明者,不得分)

 

 

(1)原因:印度士兵深受民族自决口号及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自然灾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英国殖民者通过《罗拉特法案》,实行殖民高压政策;英国殖民者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惨案”。史实: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主张;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抗英运动;手纺车运动;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食盐进军”运动。 (2)地位: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3)选择①。中国尽管收回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只是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九国公约》只是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对印度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印度主要结合课本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进行解读,中国要结合中共二大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解读。 第(1)题,印度抗议浪潮席卷全国的原因,由材料 “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可得出印度士兵深受民族自决口号及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由材料“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运动”可知自然灾害给印度许多地区带来了饥荒和疾病;由材料“促成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后英国奉行的压制政策”可知英国的压制政策如《罗拉特法案》和阿姆利则惨案也促使了抗议运动的扩大化。一战后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若干史实,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有“文明不服从”运动、手纺车运动、“食盐进军”运动等。 第(2)题,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地位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国民党接受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第(3)题,本题必须要在“学术界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中二选一,其次结合材料二“涉及中国的两个问题”进行说明,如选①,就要论证“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和结果持基本否定的态度”,需要结合华盛顿会议上并未改变中国原来的半殖民地面貌的相关史实论证,如中国尽管收回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只是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九国公约》只是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

——(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

——(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

(1)以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何遭到同时代希腊人的怀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何说阿尔卑斯山南北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及其法律的性质。

(2)指出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的原则、统治权力分工规定所体现的思想,以及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部法律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分别是北京清代皇宫及“夏宫”俯视图,从图中可直接得出两处宫殿建筑的整体设计共性是

A. 神人共治前朝后寝

B. 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

C. 四进院落式的布局

D. 贯通南北的中轴对称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A. 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

B. 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

C. 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 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