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
B. 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
C. 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
D. 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
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歌先代功绩,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这反映了雅乐
A. 追思先辈丰功伟绩
B. 政治色彩浓厚
C. 适应了血缘政治发展需要
D. 传承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施琅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郑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降清。他们请施琅迅速到台湾稳定局势。施琅不费一兵一卒抵达台湾,以和平手段完成了台湾统一。这就使清军和郑氏的军队避免了杀伐流血,更使台湾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
施琅来到台湾后,命令军队从大陆运去粮饷,不得向当地百姓征集。军队的“日用蔬菜,市肆买办,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他还严禁当地社保甲进行犒劳军队的活动,以免“致扰民生”。这种为民着想的观念,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
——摘编自王宏志《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代“爱国”的含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够完成统一台湾重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琅经营台湾的举措及其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1年里根上台后,他在时外政策方面提出新“通制”政策。他一再强调,面对苏联“实现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西方文明”进入了“最危险的十年”,美国是“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因此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同时发展核和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战争的能力。他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面对美国经济自1982年后的连续增长,里根又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里根还特别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把“马克思列宁主又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1987年以后,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从1985年到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总之,1987年以来,美苏关系以中导协议为契机,进入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新遏制政策的背景及其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任期内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A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B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