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

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 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

B. 主张采用西方的机器

C. 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 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是圣人之道……是人的思想和意图”可知,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张之洞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采用西方的机器,这是张之洞“中体西用”观点的体现,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 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 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 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D. 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使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加快

B. 有助于限制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 有利于民众思想的解放

D.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 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 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 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 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查看答案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中西方科技发展方向不同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 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 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C. 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