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的是
A. 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 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 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 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 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 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 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 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
A. 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B. 政府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C.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D. 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德》、《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 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 普及近代国家观念
C. 增强民众科学意识
D. 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 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
B. 主张采用西方的机器
C. 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 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 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 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 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D. 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