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
A. 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C.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A. 中国古代对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着的
B. 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 中国古代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胡适说:“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这也是一大关系。”胡适着重说明了
A. 学生运动目标的不明确性
B. 五四运动斗争的不妥协性
C. 学生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
D. 思想启蒙对学生运动的意义
关于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探索,在许多中共党史教材都将之评价为“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革命的退却”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
C. 探寻民主革命的新出路
D. 以退让谋求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