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 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B.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C. 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D. 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A 【解析】 材料“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反映了小农的全国性的联系不强,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A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小农的组织和政治方面的特点,不是说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故B错误;C选项不符合材料“他们是一个阶级”,故C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小农建立政治组织的必要性,而是指出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

A. 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 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

C. 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

D. 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主要表明

A. 统治疆域的扩大

B. 北方经济的衰落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政区细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对外“开放”

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鸿章189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

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乾隆皇帝所言反映了清朝当时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一般概括为:               

(2)曾国藩不仅这么说,还与他的同僚们这么做了。他们在“自强”的旗帜下创办了一系列①        工业,在“                ”的旗帜下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历史上称他们为③        派。从曾国藩的“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见他们的目标是               

(3)与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开放”相比,邓小平所说的开放有着诸多不同,请完成下表。

(4)请从近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开放”。

 

查看答案

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节点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新航路开辟

D. “国联”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