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 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以称之为中国的光荣革命。”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
A. 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 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
D. 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 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 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 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 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A.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 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 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 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B. 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C. 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 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