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由此看出他主张
A. 限制君权
B. 工商皆本
C. 以民为本
D. 经世致用
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魏晋时期佛教的盛行,此时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儒学家们
A. 吸收佛道精神,使儒学有了新发展
B. 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主张三教并行
D.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汉书·董仲舒》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务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依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此主张认为要想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B. 此主张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C. 此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此主张成为汉武帝采用的唯一治国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战,何来五四?”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1918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2000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