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中国史学有着关注文化的悠久传统,然而独立的、系统的文化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中国史学有着关注文化的悠久传统,然而独立的、系统的文化史研究则始于清末,且由译述西洋文化史专著为开端。中国学者仿效西方文化史专著体例,参考其史观,自行编撰中国文化史专著,梁启超可谓这方面的开山者。梁启超与欧洲启蒙时代伏尔泰等人的史观相通,他1902年撰《新史学》,批评旧史学的弊端。他还力倡“史界革命”,认为文化史的编暴便是“史界革命”的重要方面,其在1921年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专门史与普遍史进行了区分,称“普遍史即一般之文化史”,指出文化史须由具备通识的史家依据专史撰写。他设计的《中国文化史目录》,包括朝代篇、政制篇、法律篇、教育篇、交通篇、饮食篇、服饰篇、学术思想篇等28篇。以梁启超为端绪,文化史被视作“叙述进化之现象”的历史、“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的历史、“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的历史。承担启蒙任务的文化史学由此在中国揭开序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1)特点:与传统的以政治史为主线的通史相区别;以广义文化为书写的对象;涵盖物质、精神、制度、社会生活等层面;提倡进化的历史观。 (2)背景: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西方启蒙运动、西方进化论以及进化史观、西方文化史学对梁启超等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为后世文化史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文化史须由具备通识的史家依据专史撰写”“文化史被视作“叙述进化之现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梁启超编排文化历史和传统史学顺序区别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近代化发展以及西方思想和文化历史对于梁启超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华民族意识的发展、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以及后世文化史学的创作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政府深切关心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需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须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控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足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

——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侨发展简史

——摘编自《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A. 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 “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 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C. 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D. 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