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前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
A. 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
B. 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C. 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莫斯科,并签署法苏合作宣言,宣告“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两国的目标“是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这反映了
A. 法国与苏联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
B. 摆脱美国控制是双方共同的诉求
C. 法苏突出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 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影响国际格局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说明
A. 我国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B. 中国致力于缓和与西方阵营的关系
C. 多极化趋势推动我国外交政策变化
D. 我国的外交思想日益走向成熟
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备忘录贸易体制”下,给中国官方或半官方的市场开放利益,而不给中国“半官方”外交的待遇和名分,中国政府则为了取得中日贸易利益而放弃了国家外交地位的政治要求。据此可知,“备忘录贸易体制”
A.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声
B. 意味着美日同盟出现了裂痕
C. 体现了中日外交的灵活性
D. 不利于中日政治关系正常化
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
A. 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
B.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
C. 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D. 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
1967年,《红旗》杂志载:“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临时权力机构”的设立
A. 初步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B. 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倒退
D. 有效保障了当时各项工作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