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6年和2007年,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先后全文公布了蒋介石1917-1945年的日记,这批日记数量巨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如:蒋介石在1931年9月18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早起批阅,与妻渴陵告辞,九时半登永绥舰。下关街中水深三尺,甚为忧虑。舰中无伴侣,寂寞不堪。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一对粤令十九路先占潮汕,十八军集中赣南……对匪决取包围策略,以重兵掩护修路,以大款赶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则欲速不达,难见效也。”直到第二天的日记才记载:“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等处,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日记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日记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清代的华侨政策,从清初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当代,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侨民利益的保护。
材料一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芬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窝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华侨商人陈启源就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煤丝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煤丝厂。1905年,陈宝深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材料三距今(2019年)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外撤侨行动发生在2015年,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10天内转战3国4港1岛,5次赴也门安全撤离中外公民共计897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也门撤侨行动,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武装军舰从外国撤侨。
——据《中国外交官亲历也门撤侨》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和当代对侨民保护的认识。
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 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
B.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 超前消费问题日益突出
D. 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 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B.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D. 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下图反映了1843-1859年五口通商时期中英直接贸易值(单位:英镑)。这种结果
A. 背离了英国侵略者最初的期待
B. 说明鸦片战争对中英两国影响不大
C. 表明中国生产技术的优势仍在
D. 意味着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