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B.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朱熹这一做法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
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 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
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格物致知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出现了“诸子百家”
C.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D. 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
A. “兼相爱、交相利”
B. “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C. “非攻”、“尚贤”、“尚同”
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