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2月间,洛阳城东南三十里发现三国曹魏时期《三体石经》的《春秋·僖公·文公》残石。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这反映了
A. 当时流行这三种字体
B. 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C.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D.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 造纸术
B. 指南针技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 建立一家之法
B. 法律由人来决定的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B.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朱熹这一做法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
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 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