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
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
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经世致用”
D. “工商皆本”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