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

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政治制度的缺失

C. 社会风气的影响

D. 人性的复杂微妙

 

D 【解析】 试题由材料关键信息“人之性易得偏”“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人性方面的诸多不同,从而引发贪欲”。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社会经济”,B项“政治制度”,C项“社会风气”,材料均没有涉及,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查看答案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查看答案

(题文)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

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

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