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1)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托古改制(答主张学习古人治国经验也可);未提出未来社会建设方案,没能跳出传统儒家的藩篱;看待历史有偏激和绝对化倾向。 (2)理【解析】 在三次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连续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3)表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了舆论准备。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等主要信息可以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借鉴古人;结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相关所学知识与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对比可以得出它没有提出未来的蓝图,具有片面化倾向等。 (2)理【解析】 依据材料二“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等信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三次思想解放”相关所学可以得出与思想解放对应的运动接连失败,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3)表现:结合设问“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依据材料三“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方面概括,即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舆论准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

B. 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

C. 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反对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并删去“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1960年后,中共中央恢复了这个提法,重新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苏关系的变动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共产国际的要求

D. 党的指导思想已成熟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B. 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C. 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D.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