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892年,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重新解释“张三世”: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康有为的新阐述
A. 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B. 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发展
C. 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
D. 培养了国民尊儒的意识
清朝官员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
A. “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
B. 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影响
C.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 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C.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