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致电国联:“现已完全证实,我方毫无挑衅举动,日军公然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致电国联:“现已完全证实,我方毫无挑衅举动,日军公然向我攻击……中国政府请求国联立即并有效地依照盟约条款,取适当之措置,使日军退出占领区域。”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 对日军侵华有所防范

B. 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树立积极抗日的假象

D. 寄希望于国联参与调停

 

D 【解析】 材料中“国民政府致电国联”的措辞,“中国政府请求国联”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希望国联可以按照“盟约条款”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日军”撤退。故答案为D项。A项,对日军侵华有所防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符,排除;C项,“积极抗日”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般来说,组织上的统一领导乃是行动一致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组织极其分散,行动却非常一致。究其主要原因是当时

A. 清政府大力扶持义和团运动

B. 民众的反帝爱国主义觉悟高涨

C. 拜上帝教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D. 农民阶级革命成功的条件成熟

 

查看答案

胡绳曾说:“帝国主义这时并不支持康、梁这些知识分子,而是支持旧势力,这时候的旧势力也已变得对帝国主义很顺从了。”“顺从”最有可能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太平天国运动后

 

查看答案

黄海海战爆发后,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并且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这一做法

A. 实为缓兵之计,增强了清军士气

B. 体现外交手腕,避免了战事扩大

C. 严重贻误了战机,导致清军惨败

D. 加剧了列强矛盾,形成有利之势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这场战争对英国人将非常危险。英国人能把广州城完全毁灭,能攻占沿海的一些据点,可是他们所能调集的全部兵力都不足以夺取和扼守广东和广西两省,更谈不上占领整个中国。”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屡见重用低品级官员的现象,如汉朝的刺史,可以代天巡狩;明代的内阁大学土,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朝的军机大臣,能够驾驭外臣。这些现象反映了

A.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C. 刺史、内阁和军机处的职权扩大

D. 皇帝依靠品级低的官员抑制宰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