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岐
C. 贏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
D.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B. 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
C. 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D. 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B. 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C.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该是哪位思想家?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开启“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A. 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B.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C. 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D. 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