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宋学、汉学、文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中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和为这个运动振奋起来的人,有些始终在政治和思想上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水平上,有些则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学术界的发展趋向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的学术界出现的新现象,并就此进行简要评述。

 

(1))趋向:研究领域渐趋扩大;学派由单一走向繁多;由单纯汉学到中西文化文化交融;研究西学的层次逐渐提高。 成因: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推动;晚清爱国志士的潜心钻研。 (2)现象: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突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 评述:学习欧美到学习俄国,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型的重要体现。 【解析】 (1)第一小问趋向依据材料一“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可知研究领域渐趋扩大;依据“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可知由单纯汉学到中西文化文化交融;依据材料“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可知研究西学的层次逐渐提高.根据“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晚清学术界这种趋向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加之晚清爱国志士的潜心钻研等。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的信息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突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新文化运动方向以及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型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的勇敢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正视这个世界,并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

所有外邦人都笃信不疑的那种可怕的力量,希腊人却毫无畏惧地用理性来审视它,用智慧来驱逐它。伽利略,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人文主义者们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因为他们为了了解宇宙的真实面目,敢于去挑战那些能永远放逐他们灵魂的势力所设定的限制。

——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

材料二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法国的启蒙时代是在17世纪理性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凡尔赛宫廷逐渐失去了以往那种作为文学艺术中心的地位。哲学家和文人学者们的活动中心转移了。出现了一些爱好并资助文学活动的人,包括自由贵族和富有的资产者。由他们的夫人们所主持的沙龙活动,日益取代了过去宫廷的游乐场所。这是舆论中心转移的表现,反映了时代的演变。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最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摘自《汉书·董仲书传》

材料二  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注:即朱熹)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侧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摘编自《王阳明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书有关“一元”的阐释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与朱熹的不同。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三人共同的思想渊源并说明你判断的原因,他们的思想发展表现出怎样的总趋势?

 

 

查看答案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描绘五四前后的中国新思想:“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出现瞿秋白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批判

C.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64~1914年间中国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以下属于④时期结束后给革命志士带来的新认识是

 

A. 君主立宪仍是思想界的主流

B. 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已过时

D. 民主共和观念已被破坏殆尽

 

查看答案

康有为曾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日势,一日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此思想

A. 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B. 强调了西方文化先进性

C. 指明了变法图强的必要性

D. 打破了华夏中心观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