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尔干地区战略地位重要。……190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尔干地区战略地位重要。……1908年10月7日,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

在波斯尼亚危机的诱发下,巴尔干各国决定联合自保并扩大版图。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既反对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又针对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同盟”。同年10月,同盟四国相继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很快战败,被迫求和。巴尔干各民族获得解放。1913年5月,它与巴尔干同盟签订合约,同盟国取得大片领土,奥斯曼帝国几乎丧失了全部欧洲领土,仅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周围的狭小地区。但是,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又发生分歧,1913年6月,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为一方,以保加利亚为另一方,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奥匈帝国支持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很快战败,被迫割地求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两次巴尔干战争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掠夺战争。 (2)原因:巴尔干半岛地理位要,大国争夺激烈;奥斯秘帝国袞落,但力图控制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力图维护独立: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 影响:诱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大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解析】 (1)由材料可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由于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的波斯尼亚危机所引起,巴尔干各国决定联合自保,因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因为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发生分歧而引起,战争双方为争夺利益而发动战争,因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属于掠夺战争。 (2)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巴尔干地区战略地位重要……1908年10月7日,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可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大国争夺激烈;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奥斯曼帝国衰落,但力图控制巴尔干地区,同时巴尔干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力图维护独立,加剧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同时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也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发生的原因。第二小问影响,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因为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发生分歧而引起,因而影响有诱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奥斯曼帝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奥匈帝国支持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很快战败,被迫割地求和,从而加剧了大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战争中巴尔干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着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着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付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它的第三部,其中的第一章概述如下: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一帝国时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上述内容中提取一个叙述,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叙述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

A. 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

B.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

 

查看答案

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A. 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 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 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